新聞中心

私募基金十大事件
添加時間:2018-12-24    閱讀次數:1112

      1

  證券私募規模縮水

  股權私募募資難

  私募基金總規模持續增長。截至11月底,備案私募基金75220隻,管理規模12.79萬億元,較去年增長約15%。私募基金規模的持續擴張,股權、創業投資基金是主要貢獻力量。截至11月底,私募股權基金的規模從年初的6.45萬億元增長至11月底的7.68萬億元,占私募總規模的6成。創投基金11月增長0.24萬億元,達0.88萬億元。

  不過,股權投資機構規模上漲的背後卻是募資的艱難。據清科數據統計,今年前11個月跟去年同期相比,募資金額下降了28.7%;前三個季度整體下降57%,行業進入洗牌階段。

  與股權規模增長形成對比的是,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持續縮水,規模從年初的2.61萬億收縮至2.26萬億元,減少3478億元。事實上,今年A股市場震蕩走低,證券投資的熱情和收益也一路下降,1月份之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規模逐月縮水。

  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管理規模在100億以上的私募有233家,比去年增加46家。不過,也有多家曾經的證券類百億私募退出了這份名單。市場持續調整,頭部私募機構承受着更大的壓力,2015年以來,百億私募的名單中,一半以上的機構發生變化;而淡水泉、星石、重陽、朱雀、從容等12家私募在3年多時間裡一直穩定保持在百億規模以上。(房佩燕)

  2

  業績寒冬

  百億私募全部虧損

  A股跌跌不休,滬深兩市年度跌幅均超過20%,為表現最差年度之一。股市“寒冬”中,股票策略私募業績一片慘淡,百億級别股票策略私募首次全線告負,曾經的明星私募也回天乏力。

  格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為-9.64%,股票策略平均虧損13.81%墊底,且是唯一的平均收益低于行業平均的策略,顯著拉低私募基金整體業績。

  具體來看,百億級股票策略私募表現最為糟糕,前11個月平均虧損達到16.27%。實際上,上半年便已有過半百億私募業績告負,8月份寶銀資産業績開始由正轉負,宣告百億私募業績全線虧損。

  規模20億元至50億元的股票策略私募整體表現相對較好,今年以來平均虧損11.71%;10億元至20億元規模的私募平均虧損13.32%;50億元至100億元規模的私募平均虧損14.61%。

  截至11月底,各策略中,程序化期貨、主觀期貨、阿爾法、套利、量化複合、債券等策略獲得正收益。其中,程序化期貨表現繼續領跑,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為7.91%,主觀期貨策略則獲得平均6.04%的正收益。(房佩燕)

  3

  逾4000隻産品

  清盤創新高

  2018年多數私募基金在寒冷中度過,淨值大跌,産品清盤創新高,明星機構也未能幸免。格上數據顯示,前三個季度,已清盤産品高達4045隻,2014年至2017年,各年清盤的基金數量分别為782隻、1824隻、2288隻和3572隻。

  其中,清盤的股票型私募産品數量也多過往年,達到3264隻,涉及1238家機構。債券型私募産品清盤較少,為210隻,涉及機構80家。

  知名私募的産品清盤尤為引人注目。一家提前清算産品的明星私募表示,産品結構出現問題,根據資管新規的要求,公司主動做出調整。

 

 

 

 

 

 

 

 

 

 

 

  業内認為,今年股市低迷,部分私募忽視“擇時”,未能及時調整倉位,加上趨勢判斷有誤造成産品業績受挫,而産品業績不佳導緻清盤也會讓投資者急于贖回資金自保,進一步加速私募資金流失。 (趙婷)

  4

  券商明星私募FOF盛極一時

  私募資産配置管理人落地

  上半年,券商私募FOF的豪華明星陣容掀起一陣搶購熱潮。但随後,私募FOF過于追求明星效應、銷售拼盤、業績難以保證等問題顯露出來。随着私募資産配置管理人落地,未來私募FOF的理念将更加成熟。

  3月初,中信證券(600030)率先推出私募FOF 産品,集合了千合資本王亞偉、淡水泉趙軍、景林資産高雲程、拾貝投資胡建平等六大知名私募,引爆市場,兩天賣出40億元。此後,招商證券(600999)、國君資管、中金公司等券商也紛紛推出全明星FOF産品,大多數産品額度均在一周内認購完畢,資金募集規模都相當可觀。

  不過,在業内人士看來,券商私募FOF之所以受到投資者追捧主要是因為明星私募“自帶流量”,而非管理人的資産配置能力。券商私募FOF銷售火爆,更需要券商資管作為管理人充分發揮管理能力,謹防将産品做成“明星拼盤”。

  下半年市場持續低迷,上半年發行的私募FOF業績不佳,此類産品銷售也很快遇冷。

  私募FOF在發展初期存在的諸多問題或随着私募資産配置管理人的設立而有望逐步改善。8月29日,基金業協會發布《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相關問題解答(十五)》,在以前私募證券類基金三類管理人的基礎之上,增加了第四類——私募資産配置基金管理人。符合條件的外商獨資和合資私募管理人也将可變更為私募資産配置基金管理人。

  實際上,私募資産配置管理人的推出醞釀已久,政策落地之後,一些私募積極申報,具有品牌優勢和規模優勢的私募FOF有望獲得快速發展。 (趙婷)

  5

  行業自律監管加強

  私募信用“體檢報告”上線

  基金業協會繼續加強私募自律監管。1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會員信用信息報告工作規則(試行)》發布, 5月正式上線信用報告功能,包含“合規性、穩定度、專業度和透明度”四大維度。據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會員信用信息報告标準也将發布。私募可将信用信息報告與合作機構、投資客戶實現共享,但不得用于公開宣傳。同時,投資者有權向管理人索要信用報告。業内認為,建立私募基金管理人等會員信用檔案和信用報告制度,有利于構建行業信用積累的基礎體系,是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根本手段。

  11月,發布《私募投資基金命名指引》,2019年1月1日起,通過契約、合夥企業等形式募集設立的私募投資基金命名,不得使用“保本”、“穩赢”、“避險”等字樣,不能用“最大規模”、“最強”、“500倍”等誇大業績,也不能借金融機構、名人的名稱做征信。業内認為,名稱的規範,是私募自律管理的基礎性一步。

  另外,協會繼續注銷了一些私募基金管理人,比如福建東方銀商投資、鄭州百盛投資、上海國渭資産、華夏恒業和德賦資産。(吳君)

  6

  資管新規擾動私募行業

  銀行理财子公司開啟新時代

  4月27日,《關于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正式落地,随後,商業銀行理财業務等多個配套細則征求意見稿推出。新規要求銀行理财合作機構應是專業金融機構或銀保監認可的其他機構。業内多認為,私募基金身份定位不明确,可能不屬于金融機構,擔心未來能否繼續與銀行合作。彼時,私募和銀行理财間的委外業務合作幾乎停滞,一些債券私募由于銀行贖回委外資金,規模縮水嚴重。

  9月28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财業務監督管理辦法》,12月2日,發布《商業銀行理财子公司管理辦法》,逐步明确銀行理财子公司可以選擇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擔任理财投資合作機構,對困惑中的私募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新規對合作私募提出要求,包括“在基金業協會登記滿一年、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的會員”、“具備3年以上連續可追溯證券、期貨投資管理業績且無不良從業記錄的投資管理人員不少于3人”;未來有能力的優質私募将迎來發展機遇。

  業内人士認為,資管新規之下,私募與銀行理财的合作模式,或将由委外轉向投顧模式。

  資管新規以後,私募在産品結構設計、合格投資者标準、産品類型、底層資産界定等多個方面存在疑問,目前正在跟銀行、券商、第三方等合作渠道溝通,通過調整産品合同、清理不符合規定的産品等,逐步适應資管新時代。(吳君)

  7

  外資私募進軍中國步伐加快

  今年備案20隻産品

  外資私募進軍中國的步伐加快。2018年,安中、元勝、橋水、畢盛、瀚亞、未來益财等6家外資機構登記成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加上去年拿到牌照的10家機構,已有16家外資私募進入中國。同時,外資私募在産品發行上也動作迅速。目前除畢盛、瀚亞和未來益财之外,其餘13家外資私募均已備案産品,合計25隻,其中20隻為今年新備案産品。下半年以來,外資布局加速,10月和11月兩月有7隻産品備案。

  外資私募所發行的基金産品以股票策略為主,也包括債券、量化、多策略等。其中,惠理、元勝發行的産品最多,各備案了4隻基金;瑞銀資管、富達利泰各備案了3隻基金;貝萊德、英仕曼備案的基金均為2隻。

  今年6月,貝萊德在中國備案了首隻私募基金——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1期,11月又備案了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6期。10月,橋水也在中國首發橋水全天候中國私募投資基金一号;瑞銀資管備案了瑞銀中國靈活策略債券私募基金一号,惠理投資備案了惠理中國金钰1号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繼9月在中國備案首隻私募基金後,元勝投資11月接連備案3隻産品——元盛中國多元化金選一号、二号和三号私募基金。(汪瑩)

  8

  四大行進軍私募

  發力債轉股

  銀行機構開始正式進軍私募行業。8月以來,工商銀行(601398)、農業銀行(601288)、建設銀行(601939)和中國銀行(601988)先後成立私募基金子公司:工銀金融資産投資有限公司、農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建信金投基金管理(天津)有限公司、中銀資産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已完成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登記。

  四大銀行進軍私募在業内引起轟動。銀行備案登記私募管理人與債轉股關系密切。今年以來,政策鼓勵金融資産投資公司設立附屬機構,申請成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面向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實施債轉股。

  資料顯示,農銀資本于10月備案了首隻私募基金産品:潤農瑞行一号,12月備案第二隻産品穗達;工銀投資則于12月成立兩隻産品:工銀投資債轉股私募投資基金開元1号、2号。(房佩燕)

  9

  私募備案

  登記升級

  圍繞私募基金行業出現的諸多亂象,今年監管層采取了一系列動作。1月12日,《私募投資基金備案須知》發布,禁止私募從事借貸活動。12月7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須知》更新版發布,針對私募登記中的虛假出資、股權代持、股權架構不穩定、關聯方從事沖突業務、集團化傾向等五大不合規問題做出規範。

  同時,監管加大了對私募的檢查力度。10月,證監會通報了私募基金專項檢查執法情況,上半年,共對453家私募機構開展了檢查,發現139家私募存在涉嫌非法集資、挪用基金财産、“資金池”業務、證券類結構化基金不符合杠杆率要求等問題。11月,市場監管總局、證監會開展“雙随機、一公開”聯合抽查,共抽查260戶私募基金管理企業。近期,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首次将私募基金行業納入全國經濟普查體系,體現出對私募基金行業的重視。

  業内人士認為,今年對私募基金加強審查,有利于落實信義義務,推動私募行業合規生态的塑造,樹立市場誠信機制,促進私募優勝劣汰。為内部治理穩健、配備專業團隊并存在切實展業需求的優質機構提供了更大的展業空間。(吳君)

  10

  創投稅收問題

  柳暗花明

  8月,國稅總局稽查局在檢查工作中發現,一些地方政府向投資類合夥企業征20%的所得稅,不符合稅法規定的按5%~35%的超額累進稅率征稅,要求地方糾錯。

  此消息在創投圈引發巨大争議。此前不少地方政府采用20%的優惠稅率吸引私募基金落戶,如果按要求糾錯整改,由于絕大多數創投機構的投資回報均高于35%,有限合夥基金的個人LP或面臨70%左右的稅負增幅。

  12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确表示,實施所得稅優惠促進創業投資發展,加大對創業創新的支持力度。決定在已對創投企業投向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實行按投資額70%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的優惠政策基礎上,從明年1月1日起,依法備案的創投企業,可選擇按單一投資基金核算,其個人合夥人從該基金取得的股權轉讓和股息紅利所得,按20%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或選擇按創投企業年度所得整體核算其個人合夥人從企業所得,按5%-35%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的出台,給創投機構及從業人員、投資人吃下了定心丸,業内期待細則盡快落地。